筆筒翩翩君子風
筆筒是最常見的文房用品,有竹、玉、瓷、牙、木、銅等不同材質(zhì),這里面又以瓷質(zhì)、木質(zhì)、竹質(zhì)筆筒居多,是歷代文人雅士所鐘愛之物。
筆者藏有一件民國腐蝕銅版筆筒(見圖),筆筒通高12.5厘米,內(nèi)徑5.5厘米,外徑8厘米。該器物為直筒八面棱形外方內(nèi)圓式筆筒,筆筒內(nèi)壁以竹質(zhì)襯附,外鑲嵌腐蝕銅版詩畫圖案,圖文凸出,清晰逼真、制作精美。四面繪畫、四面詩文,圖文并茂,集詩畫、書法為一體,有極高的文化內(nèi)涵。閑暇之余,拿此筆筒把玩,賞一幅畫、品一首詩,令人回味無窮,愛不釋手。
四幅畫是梅、蘭、竹、菊圖,配四首詩文,細細品賞,頗有心得:
梅:不畏嚴寒,迎風傲雪,花枝怒放,具有剛正不阿的風格。詩曰:“疏枝橫玉瘦,小萼點朱光。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里藏。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睿骸瓣惲猎娨饨ㄇf書”;蘭:枝葉飄逸,幽香清遠,美麗高尚,被喻為花中君子。詩曰:“曉風含露不曾干,誰插晶瓶一箭蘭。好似楊妃新浴罷,薄羅裙系怯君看”?睿骸鞍鍢蛟娨饨ㄇf筆”;竹:節(jié)堅挺拔,四時長茂,謙虛高潔,具有正直的風度。詩曰:“煙捎露葉卷秋山,揮灑縱橫意自閑。莫問筆頭龍未化,看看霖雨滿人間”?睿骸霸脝栐娨狻;菊:素雅堅貞,情操高潔,具有民族精神,被喻為“國粹”。詩曰:“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睿骸鞍拙右自娨饨ㄇf制”;筒底有一淺腐蝕陽紋出水荷花圖,畫面格調(diào)高雅,在荷花中間有一長方形框刻有“民國五年北平銅廠”紀年款。
古人把梅、蘭、竹、菊稱為“四君子”,以此組成吉祥圖案,是文人雅士所追求瀟灑超群、安逸清幽的意境,借此明志,附庸風雅。
觀其銅質(zhì)、做工、包漿、筒內(nèi)陳跡都比較自然、大方、美觀、精細。據(jù)考證,我國腐蝕銅版技術(shù)始創(chuàng)于清末民國初期,最初用于印刷制版行業(yè),后遂創(chuàng)新于墨盒、筆筒等文玩制品上,它有銅刻不可比擬的優(yōu)點,就是能把書法、繪畫絲毫不差地復制下來,但制作工藝極其復雜,產(chǎn)量較少。此腐蝕銅版筆筒既是詩筒、畫筒、筆筒,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案頭文玩,因為此筆筒融入了藝匠們高超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