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tǒng)書法上筆筒
發(fā)布:2011-10-30 20:02:18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筆者在一舊貨市場購得一件浮雕書法的木質筆筒,為黃楊木所雕,黑色,紋理細膩,高12.3厘米,底徑11.8厘米,口外撇,器型古樸典雅,從年款可知,迄今已有88年的歷史。在筆筒上浮雕書法,較為少見,何況字數(shù)如此之多,令人驚訝!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落款居然是聲名赫赫的“徐世昌”。筒壁浮雕書法16行,每行約7至9字,最少的一行只有5個字。文前有齋名“得耕堂”隸體陽文印章。文曰:“蘊山仁弟嗜右軍書,每日治軍書之暇,輒臨池染翰,煙云舒卷,直登山陰之堂。提戈上馬,寫經換鵝,兼擅其長,洵藝林中佳話,盾戟間勝事也。頃以素紙來索余書,為臨坡公惠州所書歸去來辭并跋語,成此長卷以應之。蘊山力追晉唐,而余則不離宋人家法,蘊山得無笑我乎!”款識為“丙辰夏四月水竹村人徐世昌”。
筆筒浮雕共118字,基本上雕滿了整個筆筒,留白不多。
經查閱資料得知,徐世昌(1854年至1939年),字菊人,號齋,別署水竹村人,天津人。清光緒十二年翰林,官至東三省總督,體仁閣大學士。辛亥革命后,徐世昌曾于1918年任大總統(tǒng)。從筒壁上看,書法宗蘇軾,略有變體,有宋人韻味。展讀一番,書卷氣撲面而來。雕工精細,點劃到位,顯然是行家所為。
從上文看,徐世昌和蘊山交情頗深,蘊山向徐世昌索書,徐輒“臨坡公所書歸去來辭并跋語成此長卷以應之”,蘊山便將此“跋語”刻之筆筒上,以為賞鑒。此書是丙辰年(1916年)所作,此時徐世昌尚未就任大總統(tǒng),而筆者將此筆筒定名為“總統(tǒng)筆筒”,可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