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硯鑒賞和價位
鑒賞一方硯臺,首先要看硯的石質(zhì)、外形、雕工、裝飾、銘文,以及品相和是否修補過。石質(zhì),指的是硯的質(zhì)量、坑口、美紋等,這其中首推的便是端、歙、澄泥、洮河四大名硯。好的硯臺還得有名貴美麗的花色斑紋,像端硯就有青花、蕉葉白、魚腦凍、火捺、金線、眼、金星點等,其中真正優(yōu)秀名貴的美紋也是十分難得的。
鑒賞一方硯臺,第二步是要用手摸一摸,感覺是否滑潤,如果像小孩皮膚一樣的光滑細膩,就說明石質(zhì)好;如果用手摸硯感覺冰涼,用手指按硯,有汗印的,都說明是好石質(zhì)。第三步是敲,將硯臺用手指托定,輕輕彈敲,端硯以木聲最佳,瓦聲次之,金聲最差。選擇硯和收藏硯,最好還要經(jīng)過清洗這個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古硯,洗硯能還原硯的本來面目,更容易看清硯石是否有傷痕和修理的痕跡。而且,端硯上的花紋在水中會更清晰美麗。緊接著是掂硯的分量,同樣大小的石硯重的就要比輕的好。
一般來說,年代的長短會影響一件藏品的價值,可是硯臺卻是非常特別,它的價值是不一定由年代來決定的。因為宋硯、唐硯甚至漢硯主要還是以使用為目的,用料都不太講究,石質(zhì)比較粗糙,盡管它的收藏價值很高,很名貴,但市場價格不一定高。但是到了明清之后,文人把玩硯臺的多了,選材要求越來越高,硯臺的觀賞和收藏價值也大大提高,所以明清以來的硯臺,市場價格越來越高。
從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古玩市場剛剛興起,由民間匯集而來古硯臺比較多,由于那時人們對古硯臺的藝術(shù)價值了解不多,因而硯臺較為低廉。在90年代中期,一些大的拍賣公司開始參與硯臺的拍賣,當時有海外的一些古硯收藏者參與競買,古硯一度達到較高的價位,普通的2至3萬左右,高的達到了十幾萬。從1994年到1997年一些大的拍賣公司拍賣的古硯價位如下:
部分雕刻名硯拍賣價格
清中期紀曉嵐銘日月升恒端硯9.35萬;清中期乾隆御名銘八方刑歙硯3.3萬;明晚期素池端硯1.76萬;宋姚河石硯3.3萬;清康熙菠蘿紋硯5萬;清初端石井田硯12萬,但隨著古硯珍品越來越少,而一些藏有好硯的收藏者又不愿出手,拍賣市場并沒有形成一個很活躍的古硯交易市場。而且,由于從民間收集的古硯越來越少,經(jīng)營古硯的一些古玩店也在減少,以北京為例,在90年代初大概有4至5家經(jīng)營硯臺,而現(xiàn)在只剩下1至2家經(jīng)營硯臺,好的名硯也較少出現(xiàn),目前古玩市場的古硯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