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沉寂9年 重現(xiàn)人來人往
2006年春天,沉寂9年的郵票市場不經意間也開始轉暖,不少郵票品種幾個月來已有了20%的漲幅,令許多“套牢”多年的投資者看到了希望。郵票能否像黃金、外匯一樣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對成都郵市和有關專家進行了調查采訪。
A 現(xiàn)狀 郵市9年后重現(xiàn)人來人往
“帶有國徽的奧運票都漲了好幾倍了。”家住川大花園的王先生這段時間一直在郵市上頻頻出手。這位退休在家的老教師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集郵,家中藏有歷年來所發(fā)行的全部紀特郵票。他說,從1997年以來,集郵市場9年來一直處于低迷狀態(tài),低于面值的打折郵票層出不窮,各級集郵公司庫存郵票大量積壓,這讓他們這些“鐵桿”郵迷損失慘重,“但從今年開始,郵市出現(xiàn)了回暖,各種郵票價格開始上揚,郵市又恢復了生機”。
隨著今年1月5日丙戌年生肖郵票(“狗票”)發(fā)行開始后,奧運系列票、狗年版票等品種交易逐漸活躍,有的系列票甚至有價無貨。在成都市凍清樹郵市,去年冷冷清清的市場現(xiàn)在變得人來人往,各個郵票交易柜臺前買票、付錢、打包,都呈現(xiàn)出一番忙碌的景象。
四川省集郵協(xié)會副會長李鴻遠說:“老票是最活躍的!崩掀笔桥c最近十幾年新發(fā)行的編年票不同,它們是指1991年之前發(fā)行的郵票。文革時期發(fā)行的文字票和編號票,以及1974年開始發(fā)行的紀特票,今年郵票品種中漲幅最大的就是這些早年發(fā)行的郵票。
李鴻遠舉例說,今年“猴票”已漲到了1780元一枚,一整版達到了十七八萬元;1974———1982年的紀念特種郵票大全套漲到了2萬元一套;文革郵票全套漲到了3.7萬元一套。在所有的紀特票中,漲幅多在10%-20%左右,個別品種漲幅更大。
在郵市上,一位姓羅的郵商介紹說,《會徽》版票在創(chuàng)出了165元的新高后,目前稍有回落,價格在130元左右;《吉祥物》版票最高上沖到72元左右,目前維持在60元之上;表現(xiàn)最為強勁的當屬《會徽和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年前的價格不過45元左右,年后最高時曾經達到62元,雖然稍有回落,但目前價格仍然穩(wěn)定在55元左右,成交量非常大。
另外,新發(fā)行的丙戌年狗票正在強勢中調整,特別是“狗年”大版,由于破版銷售較多,現(xiàn)在已是有價無貨,成為郵商、收藏者和投資者重點關注的對象。
據(jù)了解,這次郵市在1997年后首次回暖,主要以北京、上海等地郵市為代表,在這些城市各大類品種郵票都有數(shù)百人在參與交易。即便是去年很低折扣的一些郵票,目前市價也都回升到面值的6折以上。
B 原因諸多利好政策刺激郵市
老票市價的整體上揚,一直都被看做是郵市走強的象征,因為在郵市上炒家的眼睛總是盯著新票,只有在郵市的整體市價被抬高后,老票的市價才得以上揚。
說起這次郵市9年后的首次復蘇,業(yè)內人士異口同聲地歸諸于目前大異于往年的郵票新政策。據(jù)悉,今年新郵發(fā)行將一改以往在郵票發(fā)行前公布發(fā)行量的慣例,發(fā)行期也從以前的一年為限調整為6個月;而且所有郵票零售窗口沒有銷售完的新郵,全部會由國家郵政局統(tǒng)一回收后集中銷毀,再向社會公布新郵的實際發(fā)行量。
李鴻遠認為,未銷售完的新郵及時銷毀,將減少市面上郵票的總量,有利于郵票的保值增值。同時,不事先公布發(fā)行量,推出郵品預訂“實名制”等新政策,將使集郵愛好者更急切地購買新郵,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郵市升溫。
此外,他還表示今年新郵基本上采用“60分”和“80分”兩種面值,也讓郵票面值的實用性大大增強。而隨著郵票銷毀行動的實施、庫存的消滅,過去成為打折票源頭的新郵庫存不會再流入二級市場,讓阻攔郵市復蘇的最大攔路虎被清除了。
在此之前,國家郵政部門已幾次銷毀郵票。1996年,郵政部門第一次銷毀郵票,這曾讓郵市炒家信心高漲,1997年郵市大行情便由此產生;2001年、2003年,郵政部門又兩次銷毀部分郵品;2004年,有面值高達30億元的庫存紀特郵票被銷毀。近幾年,大量銷毀巨額庫存郵票的舉措也有力地推動了郵市走出低谷。
C 前景今年底明年初行情看好
今年以來,郵市中各類郵票交易價格普遍上漲了10%-20%左右,這是1997年以來最有力度一波上漲。而在此之前,郵市已經低迷了9年之久,業(yè)內人士大多認為,郵市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走出底部,爆發(fā)出一波有相當規(guī)模的行情。
一位老集郵者回憶說,郵市從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歷了三次高潮,分別是1985年、1991年和1997年,今年很可能會成為第四個轉折點。
他說,1980年,首枚生肖郵票“庚申猴”推出后,該郵票由面值0.08元一路飆升,最高時突破2000元,漲幅達到2萬多倍;1985年4月《梅花》小型張發(fā)行時,郵人紛紛搶購,數(shù)千人的隊伍排在郵票發(fā)售窗口,搶購的熱潮曾使郵局的門窗都被擠破、柜臺也被擠翻。
據(jù)郵市上不少老炒家描述,每一次郵票被暴炒后,價格會被嚴重扭曲,結果是少數(shù)投機者賺了大錢,大多數(shù)中小戶被套牢。在1997年,郵市第三波大行情后,“庚申猴”的價格開始走下坡路。與此同時,1992年以后發(fā)行的郵票大多是打折銷售,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郵市數(shù)量從1000多家迅速減少,不少省市的郵市在此之后處于“半癱瘓”狀態(tài)。
對此,李鴻遠提醒新介入郵市的投資者,郵票作為一種投資工具,不可能再現(xiàn)當初的輝煌。畢竟,隨著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它現(xiàn)在的實用價值逐漸降低,郵票更宜于作為一種愛好收藏。對郵市在沉寂9年后首次出現(xiàn)復蘇,他建議說,以前就持有郵票的投資者應繼續(xù)持有,新進入者如果對郵市不熟悉的話,還是少量介入為好,而且最好關注那些還沒有漲起來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