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郵票之第一(一)
第一套紀念郵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郵票
《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郵票(志號:紀1),為新中國發(fā)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1949年10月8日華北郵政總局以“中華人民郵政”名義向全國發(fā)行。郵票由畫家張仃、鐘靈設(shè)計,圖案上為有政協(xié)會徽圖的宮燈、下為北京天安門城樓。郵票全套4枚,同圖,圖幅21×29mm。因東北地區(qū)仍使用東北幣,故同時發(fā)行舊人民幣面值和東北幣面值郵票各1組。郵票底邊印有“紀1……”等志號標記。
第一套特種郵票——《國徽》特種郵票
《國徽》郵票(志號:特1),是新中國發(fā)行的第一套特種郵票,1951年10月1日發(fā)行。郵票由孫傳哲設(shè)計,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外四周有裝飾圖案邊框。郵票膠雕套印,吳錦棠雕刻,圖幅為26.5×43mm,全套郵票共5枚,舊人民幣面值,郵票底邊印有“特1……”等志號標記。北京人民印刷廠印刷。
第一套普通郵票——《天安門圖案(第一版)普通郵票》
《天安門圖案(第一版)普通郵票(志號:普1)。1950年2月10日發(fā)行,全套共9枚,孫傳哲設(shè)計,郵票圖案面積10×20.5mm,膠版、齒孔12 1/2度,郵票面值為舊人民幣幣值。郵票上無志號標記。
第一套欠資郵票——《欠資郵票(第一組)》
《欠資郵票(第一組)(志號:欠1),1950年8月4日發(fā)行,共9枚,孫傳哲設(shè)計,圖案為齒輪及禾穗,同圖案同色,圖案面積15×20mm,凸版,齒孔12 1/2度,舊人民幣面值,華東郵政管理總局南京印刷廠印刷。
第一套航空郵票——航空郵票(第一組)》
《航空郵票(第一組)(志號:航1),1951年5月1日發(fā)行,全套5枚,孫傳哲設(shè)計,郵票圖案為北京天壇祈年殿和飛機,圖幅為47×21mm,舊人民幣面值。郵票雕刻版,上海人民印刷廠印刷,孔紹惠、唐霖坤雕刻。
第一套包裹郵票——《包裹印紙(東北貼用·東北幣)》郵票
《包裹印紙(東北貼用·東北幣)》郵票(志號:包東1),1951年東北郵電管理總局發(fā)行,郵票圖案為火車圖,全套共4枚,平版印刷,齒孔10 1/2度。后3枚另有無齒孔票。
第一套軍用郵票——《“軍人貼用”郵票》
《“軍人貼用”郵票》(志號:軍1),1953年8月1日發(fā)行,全套3枚,同圖,主圖案為“八一”軍徽,下有“軍人貼用”字樣,膠版印刷,齒孔14度,郵票面值均為舊人民幣800元,分別以黃、紫、藍三色區(qū)別。郵票圖案面積21×32mm。此套郵票原擬專供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貼用,后因使用范圍控制等原因,郵電部決定停發(fā)收回,但尚有一小部提前出售而未能回收,成為今日之珍郵。
第一套附捐福利郵票——《兒童(附捐郵票)》
《兒童(附捐郵票)》(志號:T92),1984年2月16日發(fā)行,共2枚,陳曉聰設(shè)計。郵票圖案采用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黃妙發(fā)創(chuàng)作的年畫——《在陽光下》,為一手捧彩球的小女孩;《健康成長》,為一手捧玩具熊貓的小男孩。郵票畫面左下角印有“中國兒童和少年基金會”會徽。這套郵票由中國兒童和少年基金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集郵聯(lián)合會名譽會長朱學范倡議發(fā)起,并為郵票題寫了“中國人民郵政”6字。郵票面值均為8+2分,8分是郵資,2分是附捐金額,這套郵票全部發(fā)行后,可為全國兒童福利事業(yè)募集60萬元基金。
第一套加字改值郵票——《“中華郵政單位郵票(上海大東版)”加字改值》郵票
《“中華郵政單位郵票(上海大東版)”加字改值》郵票(志號:改1),1950年3月3日發(fā)行,全套6枚。原票共5枚,無面值,分別為平信票(火車輪船運輸圖)、掛號信票(泰山山峰圖)、快遞信票(摩托車投遞圖)、航空信票(飛機郵運圖)。加字改值票取平信票3枚、余各1枚,組成一套。第1枚(快遞信票)加蓋藍字“中國人民郵政”及面值100元、第2枚(掛號信票)第第3枚(航空信票)分別加蓋黑字“中國人民郵政”及面值200元和300元,第4至第6枚(平信票)分別加蓋綠字、紅字、黑字“中國人民郵政”及面值500元、800元、1000元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