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人物畫(一)
中國人物畫起源于何時呢?這在歷史研究中還有待于繼續(xù)探索。我們現(xiàn)在所能看到的具有中國人物畫模型的是戰(zhàn)國時代的兩幅帛畫。一幅是1949年在長沙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另一幅是1973年在長沙另一楚墓中出土的《人物御龍圖》。這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兩幅人物畫。這兩幅帛畫,用線描造型,筆致圓轉流暢,形象刻畫生動,人物都為正側面,體型修長,基本比例正確!度宋稞堷P帛畫》中的婦女,顯得莊重肅穆,畫得較為樸拙、天真、富有濃厚的裝飾性;《人物龍鳳帛畫》中的男子,氣宇昂然,神情安詳,從容不迫,他那微微向后用力的姿態(tài),正好與龍的奮力向前形成對照,表現(xiàn)得非常微妙。這兩幅畫的藝術性,在早期中國繪畫中達到了相當?shù)乃。這也說明,中國繪畫的起源,應該推到戰(zhàn)國前很遠很遠的時代。
戰(zhàn)國之后,進入秦漢時代,大一統(tǒng)的中央政權已經形成,國勢強盛,經濟繁榮,人物畫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據文獻記載,漢統(tǒng)治者為了表彰功臣,激勵后生,專門修蓋了表彰功臣的建筑,稱為閣,在閣的周圍四壁畫上歷代功臣的畫像,人們以此為榮。地方機關也跟著效仿,在衙署里也畫上歷代地方官的肖像。生前住的房屋有畫,死后的墓室也有畫。有的官僚甚至在自己死前就修好墓,并把自己的肖像畫刻在正壁,且自提贊頌之詞。這一切,都促進了肖像畫、人物畫的發(fā)展。秦漢繪畫一如它所處的時代那樣,無不具有活潑的生命力。
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是一個大動亂、大災難的時代,但也是一個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的時代。大一統(tǒng)的局面被打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被松弛,文人開始有了較多的思想自由,藝術要表現(xiàn)主觀情趣的要求被突現(xiàn)出來。畫家們已不滿足描繪事物的外形,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刻畫人物性格方面來。這一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明確提出了“以形寫神”的主張,使人物畫向著“神形兼?zhèn)洹钡恼_道路發(fā)展。
顧愷之,東晉無錫人,出身世族家庭。少年時代就以其天才的、多方面的藝術才能而聞名。后來當過世族軍政集團的大司馬參軍,又擔任了皇帝的“散騎常侍”。他是一個典型的士大夫專業(yè)畫家,當時的人就稱他是畫絕、才絕、癡絕。
根據古書記載,顧愷之的作品是很多的,《貞觀公私畫史》著錄的共17卷,可惜都已失傳了,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都是后人臨摹的,有《洛神賦圖》!堵迳褓x圖》是以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圖》為腳本加以描繪的,它繪畫了詩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見了已成為洛神的舊日戀人的情景!杜敷饒D》是根據西晉詩人張華《女史箴》的文章的意思來畫的長卷!杜敷稹芬还簿哦危瑑热菔切麄鞣饨ǘY教、贊揚古代宮廷婦女的節(jié)義行為,實際上是鞏固封建秩序的道德箴言。但是,畫卷中的人物是畫家所熟知的貴族婦女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古代貴族婦女生活的一些片段,人物的身份、儀態(tài)也掌握得很有分寸。這幅名畫有兩種摹本,宋代的摹本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隋代的摹本在八國聯(lián)軍入侵時被掠去,現(xiàn)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等;見于唐、宋史冊記載的有《桓溫像》、《維摩詰像》、《蕩舟圖》、《廬山會圖》、《水府圖》、《中朝名士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