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郵票的“非常郵遞”
1870年9月23日,第一個郵遞熱氣球Le Neptune號攜帶100多公斤的郵件,從設在巴黎軍隊營地內(nèi)的郵遞熱氣球施放場升空,并安全地降落在100多公里外的Craconville。定期航空郵遞也由此而開創(chuàng)。經(jīng)熱氣球郵寄的信件除貼郵票、蓋日戳外,還專門加蓋“經(jīng)熱氣球投寄”戳記,是不可多得的集郵品。
在被圍困期間,巴黎共施放65個郵遞熱氣球,除其中6個被敵方截獲、2個飄出海失蹤外,其余均安全著陸,所載郵件隨即被投遞出去。因熱氣球隨風飄移,所以降落地點各不相同。有個熱氣球14小時飄移3142公里在挪威降落,其最高時速達241公里,此紀錄一直保持到1915年。每次拖放郵遞熱氣球時,都要與郵件一起帶上一些信鴿,收件人可用它們將回郵信件帶入巴黎。這些信鴿在18個星期內(nèi)為圍城中的巴黎人帶回了250多萬封信件,實在是功不可沒。
同一時期,巴黎城外的人們也想方設法要將郵件送進巴黎。他們想到了漂流這一原始的郵遞方法,于是就將裝滿郵件的密封金屬鋅球在上游放到塞納河中,讓它們順流漂到下游的巴黎。但此舉很快被普魯士軍隊發(fā)現(xiàn)!他們用槍射擊金屬球,大部分被擊中沉入河底。直到1972年還有金屬球被發(fā)現(xiàn)并從河中打撈出來。對于這些100多年前的信件,法國有關當局同意它們屬于發(fā)現(xiàn)者所有,但規(guī)定發(fā)現(xiàn)者必須妥善保存這些信件至少10年,以便當年收信者的后人來認領。不管有無人來認領,這批信件的歷史價值毋庸置疑。
故事的結(jié)局似乎并不理想——在被圍困4個月后,饑寒交迫的巴黎人被迫投降。但在這非常時期產(chǎn)生的“非常郵遞”卻在郵政史上寫下了獨特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