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12”甲組4分14度齒新票
“普12”在新中國已發(fā)行的普票中,身價并不高,1997年國家牌價定為新票80元,但它是一套極具趣味和研究價值的普票!捌12”甲組和乙組發(fā)行的時間相隔8年多,加上“普12”中多數(shù)為低面值,是國內(nèi)郵資的常用面值,隨著郵政業(yè)務(wù)的消耗,“普12”中的常用面值主要是甲組 曾多次加印,使得“普12”在齒孔、票幅、紙張、版式等多方面產(chǎn)生了許多變異,這引起了集郵者研究的興趣。
“普12”的甲組和乙組雖屬同一套郵票,但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其一齒孔不同:甲組齒孔為線式齒孔,齒度為12.5度,多為毛齒;乙組齒孔為梳式齒孔,齒度為11×11.5度,多為光齒。其二紙張不同:甲組紙張灰黃有網(wǎng)紋,且較毛糙;乙組紙張較厚,白而光滑。其三暗記不同:甲組和乙組各有3枚同圖案、同面值票指2分、10分和20分 ,除齒孔不同外,圖模暗記有差別。
比較而言,“普12”的變化主要集中在甲組。甲組中因齒孔不同而產(chǎn)生的組外品,共有4種:2分梳式11×11.5度,4分線式14度,8分梳式11×11.5度,8分線式14度。組外品一般指正式編組以目錄為準 之外有差異的同類品種,最常見的是齒孔或紙張的差異,習(xí)慣上將普通或最先描述的一種稱為正票,而將其它的變異品種稱為組外品。在我國官方出版的郵票目錄上,每個品種的組外品常用小寫的英文字母a、b、c等列在正票下面,以示區(qū)別。
組外品絕大多數(shù)都是由郵局窗口售出的,絕對正宗,組外品與變體票、錯體票有很大區(qū)別,不能混為一談。組外品出身平凡,毫不起眼,只有那些專心加細心的集郵者,才會發(fā)現(xiàn)組外品的蹤影,如不及時收集,組外品稍縱即逝,這就是現(xiàn)在存世的普票組外品比較少的原因。
“普12”甲組的組外品產(chǎn)生的原因,是因為膠版印刷需用另外的打孔機給郵票打孔,不同批次的普票可能會采用不同類型的打孔機線式或梳式 ,即使是同一種打孔機,也可能會采用不同規(guī)格的針版針距不同形成不同的齒孔度數(shù)!捌12”甲組的4種組外品,按其存世量的多少包括新票或舊票 ,收集難度有大有小,故在市場評價上,也大相徑庭,個別品種像4分線式14度齒新票,已可列入珍郵行列,而有些品種像8分線式14度票,由于存世量多,市價已和正票差不多。現(xiàn)在對這4種組外品的市場評價大致如下:2分梳式11×11.5度,新票200元,舊票15元;4分線式14度,新票1萬元,舊票30元;8分梳式11×11.5度,新票40元,舊票5元;8分線式14度,新票5元,舊票1元。
“普12”甲組4分線式14度齒票的發(fā)行量,現(xiàn)已無從考查,但從現(xiàn)在的舊票和實寄封來看,在1962年至1964年期間,上海、南京等地曾普遍使用,不過大多數(shù)集郵者對此種變異票沒有留意保存,故存世的新票特別稀少,估計存世不過幾十枚左右。目前發(fā)現(xiàn)有兩個新票四方連存世,據(jù)說都是已故上海著名集郵家鐘笑爐先生的舊藏,原物為八方連,后拆成兩個四方連,一個四方連送給廣東的一位郵者,另一個四方連留下自玩。鐘笑爐先生與老一代集郵家醉心古典郵票不同,專心研究解放區(qū)郵票、民國郵票和新中國郵票,是近代郵票的權(quán)威,對于各種變異尤其是齒孔 有詳細深刻的研究,集郵界曾戲稱鐘先生叫“通天教主”。珍郵“普12”甲組組外品4分線式14度齒票,是鐘先生留給集郵界的寶貴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