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集郵與郵資封片
發(fā)布:2011-11-1 12:57:58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目前集郵發(fā)展趨于以娛樂玩賞者居多,集郵專題和集郵收藏玩賞概念不同,但其樂趣還是相同的,集郵總公司在開發(fā)大眾類集郵欣賞品種,其中的版別形式也是另有玩味的。郵制極限片是由郵政部門、中國集郵總公司和各地方集郵公司為配合新郵票發(fā)行而制作銷售的極限片。俗成官片。
極限集郵是片、票、戳“三位一體”的一種集郵方式,包括極限明信片和極限封。極限片講究明信片、郵票、郵戳“三統(tǒng)一”,也就是在明信片上貼上與其圖案主題相同的郵票,再蓋上與票圖及片圖主題相關(guān)的郵戳,從而使片圖、票圖和郵戳三者取得最大限度的一致。
極限集郵是專門以收集和研究極限片的一種集郵方式。極限片作為極限郵集的惟一參展素材,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欣賞性和豐富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因而,在展覽時更能贏得觀眾。更由于極限片的制作過程中,涉及到配票、選擇明信片和加蓋郵戳,而這三者又是變化不測,因此,一張極限片就顯得變化無窮、多姿多彩。極限集郵興起于19世紀的歐洲,在我國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有所發(fā)展。現(xiàn)在,極限集郵的愛好者越來越多,一些盛市都成立了極限集郵研究會,國內(nèi)的極限集郵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代表我國最高水平的極限郵集,客文達的《門》、吳剛的《哺乳動物》在1999年的世界郵展中分別榮獲“鍍金獎”和“鍍銀獎”。
在極限集郵過程中,最難的就是在明信片和郵票收集到后再送到當(dāng)?shù)丶由w郵戳,因為當(dāng)?shù)剜]局并沒有這樣的義務(wù),很多寄到外地的郵品都如同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Maximum Postcard 簡稱極限片。也稱原圖卡。用有效郵票貼在畫面與郵票圖案相同或相似 的明信片上,并蓋銷同郵票圖案相關(guān)地點郵戳人為制作的郵品。極限明信片由明信片、郵票和戳記三大要素組成,要 求明信片的圖畫、郵票圖案和蓋銷郵票的郵戳,三者最大限度的一致;從內(nèi)容到形式,成為相互照應(yīng),相互補充的有 機整體。
郵票是極限明信片的主體,必須是有效的郵資憑證,在有效期內(nèi),所蓋郵戳離這枚郵票的發(fā)行首日越接近越 好;明信片是載體,片幅最大為148毫米*105毫米, 最小為140毫米*90毫米,上面所印畫面不得小于片幅的75%; 郵 戳是連體,蓋銷郵政日戳、紀念郵戳、風(fēng)景郵戳均可以,其日期必須是郵票有效期內(nèi)。極限明信片的編號為“MC” (英Maximun Card)。
郵資封片
以制作、收集、鑒賞和研究極限明信片為內(nèi)容的群眾性的文化活動。是集郵的方式之一,也是國際集郵聯(lián)合會(FIP)規(guī)定的集郵展覽類別。臺灣集郵界稱為原圖集郵。極限集郵隨著極限片誕生而興起。它最早起源于歐洲,法國1954年率先成立極限明信片愛好者協(xié)會,比利時、德國、美國及亞洲一些國家相繼成立極限集郵組織,創(chuàng)辦郵刊,舉辦郵展。
國際集郵聯(lián)重視極限集郵,設(shè)有極限集郵委員會,制定極限集郵評審規(guī)則,還多次舉辦極限集郵研討會和專項的極限集郵展覽,極限集郵已經(jīng)成為國際和世界郵展不可或缺的主要類別之一。
中國極限集郵始于50年代,波蘭集郵家M·海茨斯基1956年在,《集郵》雜志著文介紹極限明信片,引起中國集郵者較大興趣。80年代極限集郵迅速發(fā)展,上海、廣東、北京、太原、重慶、天津等幾十個大中城市紛紛成立極限集郵組織,出版會刊,開展各種極限集郵活動。1983年極限集郵登上全國郵展,1994年極限郵集走出國門參加亞洲國際郵展,中國1999世界郵展上,我國極限類展品《門》《哺乳動物》獲得鍍金獎和大銀獎的好成績。極限集郵在世界、在中國方興未艾,蓬勃發(fā)展。
極限明信片
簡稱極限片。將郵政有效的郵票粘貼在與郵票題材(圖案)和諧一致的圖畫明信片畫面上,蓋與郵票及明信片主題和/或題材有密切和直接聯(lián)系的郵戳的復(fù)合郵品。臺灣集郵界稱為原圖卡。
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極限片來自葡萄牙,貼紀念航海家P·享利王子郵票,加蓋王子出生地波爾圖1894年3月4日郵戳。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極限片為貼宣統(tǒng)元年天壇祈年殿紀念郵票,加蓋1909年北京郵戳。
郵制極限片
由郵政部門、中國集郵總公司和各地方集郵公司為配合新郵票發(fā)行而制作銷售的極限片。俗成官片。 首套郵制極限片為中國集郵總公司。1982年9月10日發(fā)行的《益鳥》,志號MCI,郵制極限片批量生產(chǎn),商品性強,收集難度小,參展評價低于相同郵票的自制極限片。
自制極限片
由集郵者或集郵團體按極限集郵評審規(guī)則要求制作的極限片。由于自制片有個性特色,數(shù)量少,難度大,可成為極限片佳作,參展評價較高。
極限集郵是片、票、戳“三位一體”的一種集郵方式,包括極限明信片和極限封。極限片講究明信片、郵票、郵戳“三統(tǒng)一”,也就是在明信片上貼上與其圖案主題相同的郵票,再蓋上與票圖及片圖主題相關(guān)的郵戳,從而使片圖、票圖和郵戳三者取得最大限度的一致。
極限集郵是專門以收集和研究極限片的一種集郵方式。極限片作為極限郵集的惟一參展素材,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欣賞性和豐富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因而,在展覽時更能贏得觀眾。更由于極限片的制作過程中,涉及到配票、選擇明信片和加蓋郵戳,而這三者又是變化不測,因此,一張極限片就顯得變化無窮、多姿多彩。極限集郵興起于19世紀的歐洲,在我國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有所發(fā)展。現(xiàn)在,極限集郵的愛好者越來越多,一些盛市都成立了極限集郵研究會,國內(nèi)的極限集郵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代表我國最高水平的極限郵集,客文達的《門》、吳剛的《哺乳動物》在1999年的世界郵展中分別榮獲“鍍金獎”和“鍍銀獎”。
在極限集郵過程中,最難的就是在明信片和郵票收集到后再送到當(dāng)?shù)丶由w郵戳,因為當(dāng)?shù)剜]局并沒有這樣的義務(wù),很多寄到外地的郵品都如同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Maximum Postcard 簡稱極限片。也稱原圖卡。用有效郵票貼在畫面與郵票圖案相同或相似 的明信片上,并蓋銷同郵票圖案相關(guān)地點郵戳人為制作的郵品。極限明信片由明信片、郵票和戳記三大要素組成,要 求明信片的圖畫、郵票圖案和蓋銷郵票的郵戳,三者最大限度的一致;從內(nèi)容到形式,成為相互照應(yīng),相互補充的有 機整體。
郵票是極限明信片的主體,必須是有效的郵資憑證,在有效期內(nèi),所蓋郵戳離這枚郵票的發(fā)行首日越接近越 好;明信片是載體,片幅最大為148毫米*105毫米, 最小為140毫米*90毫米,上面所印畫面不得小于片幅的75%; 郵 戳是連體,蓋銷郵政日戳、紀念郵戳、風(fēng)景郵戳均可以,其日期必須是郵票有效期內(nèi)。極限明信片的編號為“MC” (英Maximun Card)。
郵資封片
以制作、收集、鑒賞和研究極限明信片為內(nèi)容的群眾性的文化活動。是集郵的方式之一,也是國際集郵聯(lián)合會(FIP)規(guī)定的集郵展覽類別。臺灣集郵界稱為原圖集郵。極限集郵隨著極限片誕生而興起。它最早起源于歐洲,法國1954年率先成立極限明信片愛好者協(xié)會,比利時、德國、美國及亞洲一些國家相繼成立極限集郵組織,創(chuàng)辦郵刊,舉辦郵展。
國際集郵聯(lián)重視極限集郵,設(shè)有極限集郵委員會,制定極限集郵評審規(guī)則,還多次舉辦極限集郵研討會和專項的極限集郵展覽,極限集郵已經(jīng)成為國際和世界郵展不可或缺的主要類別之一。
中國極限集郵始于50年代,波蘭集郵家M·海茨斯基1956年在,《集郵》雜志著文介紹極限明信片,引起中國集郵者較大興趣。80年代極限集郵迅速發(fā)展,上海、廣東、北京、太原、重慶、天津等幾十個大中城市紛紛成立極限集郵組織,出版會刊,開展各種極限集郵活動。1983年極限集郵登上全國郵展,1994年極限郵集走出國門參加亞洲國際郵展,中國1999世界郵展上,我國極限類展品《門》《哺乳動物》獲得鍍金獎和大銀獎的好成績。極限集郵在世界、在中國方興未艾,蓬勃發(fā)展。
極限明信片
簡稱極限片。將郵政有效的郵票粘貼在與郵票題材(圖案)和諧一致的圖畫明信片畫面上,蓋與郵票及明信片主題和/或題材有密切和直接聯(lián)系的郵戳的復(fù)合郵品。臺灣集郵界稱為原圖卡。
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極限片來自葡萄牙,貼紀念航海家P·享利王子郵票,加蓋王子出生地波爾圖1894年3月4日郵戳。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極限片為貼宣統(tǒng)元年天壇祈年殿紀念郵票,加蓋1909年北京郵戳。
郵制極限片
由郵政部門、中國集郵總公司和各地方集郵公司為配合新郵票發(fā)行而制作銷售的極限片。俗成官片。 首套郵制極限片為中國集郵總公司。1982年9月10日發(fā)行的《益鳥》,志號MCI,郵制極限片批量生產(chǎn),商品性強,收集難度小,參展評價低于相同郵票的自制極限片。
自制極限片
由集郵者或集郵團體按極限集郵評審規(guī)則要求制作的極限片。由于自制片有個性特色,數(shù)量少,難度大,可成為極限片佳作,參展評價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