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收集實寄封(下)
發(fā)布:2011-11-1 12:29:20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集郵者收集實寄封,不能只注重收集重大郵事活動和郵資調整時的首、尾日實寄封,還應盡量多收集平時通信中的自然實寄封。這些自然實寄封,在實遞過程中信封上常蓋有退信戳、宣傳戳、事故戳、欠資戳、郵資戳、免資戳等郵政戳記,或者貼有各種郵政簽條,如郵件退回批條、附加費簽條等。這些戳記和簽條,是信件實遞中責任的客觀記載,也是組編郵集有用的素材。
值得提醒集郵者注意的是,將這些戳記或簽條從自然實寄封上剪下或撕下,是錯誤的。因為這些戳記或簽條,一旦與實寄封分離,有的就會大大失去它的珍貴價值。
誤區(qū)之四:手繪封、簽名封、趣味封不實寄
著名畫家和郵票設計家繪制的新郵手繪封、簽名封,集郵者如能獲得,常視為珍品,不舍得交郵局,怕丟失。這是不對的。未經郵局寄遞的手繪封、簽名封,只能作為收藏品,而經郵局寄遞后,具有了郵政意義,是可以用來組編郵集的正規(guī)郵品。
同樣道理,由著名人士在各種活動中簽名的信封,也以收集簽名實寄封為最好。有些重大活動常在重要場所舉行,所發(fā)請柬信函,常有手遞封,利用這種手遞封請與會人士簽名留念,也不失為一件好郵品。
另有情趣的趣味封,收集起來有一定難度,有時要靠機遇,時機一過,就難于再搞到。趣味封也應盡量搞實寄,如蓋有1999年9月9日寄發(fā)的實寄封,虎年寄發(fā)的“九牛二虎”實寄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