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早的郵票
發(fā)布:2011-11-1 12:22:24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光緒十四年二月初十 1888年3月22日 ,時任臺灣巡撫的劉銘傳正式在臺北成立臺灣郵政總局,并于各地皆設(shè)分局,任命張維卿為總辦 總局局長 ,發(fā)行郵票,收寄民間函件,為郵政史的現(xiàn)代化翻開新的一頁。
臺灣郵政的地方郵票由郵政總局自行設(shè)計木刻雕版,手工印制郵票,只有文字,而無圖案。(據(jù)連橫《臺灣通史》:唯郵票之式,雕印頗粗,上繪一龍,國徽也,下繪一馬,驛也,所以示中國之郵傳也。)票上可由站書 郵站文書 用毛筆填寫信件“重×兩×錢”,寄出時間“光緒××年×月×日×?xí)r”“送×”,郵票和票根中縫填寫發(fā)信的部門或郵站的簡稱和信件編號,以備查核。
郵票分官用和民用兩種:官方郵票免費供官府寄文書貼用,使用時記重量不付郵費。這種郵票前后分兩版印刷,第一版郵票上端有篆文“臺灣郵票”4字,余均為扁宋字體;郵政商票供商民公眾購買貼用,郵票上的文字與官用“臺灣郵票”的區(qū)別在于用楷體印“郵政商票”和“商票根”,而非篆文,刻工要比官用的“臺灣郵票”粗糙得多,圖幅也大些。
因當(dāng)時臺灣還有民信局在民間收信匯款,群眾大都不了解官辦郵站也能為他們寄信,使用郵政商票者極少,故傳世實寄封均為尾字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