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心悅目話硯銘
硯銘是指硯臺上書刻的銘文,是集文學、書法、美術(shù)于一體的藝術(shù)瑰寶。硯銘的內(nèi)容,一般是文字精煉的格言、警句、詩詞和贊語,文體比較自由、隨意。有的樸實無華,直抒胸臆;有的含蓄內(nèi)斂,耐人尋味;有的意趣盎然,飄逸瀟灑。銘文的書法字體有篆、隸、楷、草、行諸種,有的硯銘周邊還襯之以圖案,如蘭草、勁竹、肖像、山水、動物等。觀賞硯銘,是一種高雅的藝術(shù)享受,能使人得到教益。
初唐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有一端硯,上面銘刻著“潤比德,式以方,繞玉池,注天潢,永年寶之斯為良”,盛贊其硯臺之美。曾客居惠州的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收藏的一方端硯上,書刻的銘文是“千夫挽綆,百夫運斤,篝火下縋,以出斯珍”,記述了硯石工匠的辛勞艱難,硯臺的精美華貴,對硯工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岳飛珍藏著一方端硯,硯石背面鐫刻其行書銘文:“持堅守白,不磷不淄”,寓意為不論遭遇什么磨難、挫折,都要始終保持純潔、堅貞的品質(zhì)。
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nóng),一生除創(chuàng)作了許多書畫作品,還鐫刻了一些硯銘,例如《團硯銘》:“硯如此不惡,面如此便俗,侏儒侏儒多飽栗,今之相者兮果無作”,表達了他對世道不公的激憤之情。著名金石書畫家高鳳翰鐫刻的硯銘也常有佳作。他在一方山東出產(chǎn)的紅絲硯上,精心書刻這樣一篇銘文:“美不美,鄉(xiāng)中水,何必乎,歙之黟,端之紫”,表達了他對故鄉(xiāng)山水的無限眷念。
硯銘這一別具風格的藝術(shù),也為許多現(xiàn)代藝術(shù)家們所鐘愛。20世紀70年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得一綠色淄硯,欣然命筆,書刻銘文:“鋒發(fā)墨,不傷筆,篋中硯,此第一。得寶年,六十七;一片石,幾兩屐”,其如獲至寶般的心情,歡樂無比的神態(tài),由此可見。名聞遐邇的左筆書法家費新我先生,為精美淄硯石質(zhì)的細膩,形態(tài)的獨特所折服,曾手書兩篇硯銘加以頌揚。其一是“歷經(jīng)滄桑不計年,風風雨雨煉冥頑。一朝慧眼識真趣,常伴筆墨倚窗前”,贊詠硯石,同時暢抒“藝無止境,追求不息”的精神。享譽海內(nèi)外的老作家端木蕻良也曾興致勃勃為淄硯書寫銘文:“松齡聚脂,秋谷傳聲。紅樓夢斷,黃葉春回”,將清代3位著名文學家蒲松齡、趙秋谷、曹雪芹的名字和作品的特征巧妙地嵌在銘文中,可見其身手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