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色彩造假法:翻新辨識
發(fā)布:2010-6-27 17:01:22 來源:轉載 瀏覽次 編輯:佚名
唐云的早期立軸作品《荷花圖》
此次再繼續(xù)解析書畫色彩造假法之“翻新”成品。關于名家畫作被實施“翻新”作偽的緣由其實比較容易理解:名家書畫作品在生成二三十年或更長的時間后,因光照及氧化作用,作品中的墨與色彩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褪色現(xiàn)象,有的書畫則是由于保管不善,畫面中墨色和色彩均會出現(xiàn)霉變或脫落現(xiàn)象,一眼望去給人以陳舊、傷殘感,即圈內(nèi)人常說的“品相”不好的名家作品,這將多多少少影響到作品的交易及價格。因此就常有書畫經(jīng)銷商對一些古舊書畫作性質上屬于色彩作偽的“翻新”加工,他們設法讓人按畫作原來的色調(diào)再重新著色,試圖使作品“新”起來,據(jù)說此舉在海內(nèi)外的書畫經(jīng)營界業(yè)已流行了許久。
與前二次所揭示的書畫色彩作偽的“無中生有”與“添加”類型有所不同處是,“翻新”作偽是基于名家作品原始的色彩狀況做出的“復原”舉動,故而它常被忽視。也有的人便因此誤認為當局作品色彩的種種不理想那是作者本身“著色技藝(不高)”問題。如我在某書畫銷售圖錄上就“重逢”過一件海派畫家唐云的早期立軸作品《荷花圖》,圖1是其局部。該畫明顯具有“翻新”作偽的種種跡象,尤其是荷花的頂梢部位,一眼望去就是副極不自然之相:顏色得有點發(fā)“僵”,使花瓣失去本應具有的輕盈感;同時疑為“翻新”處的色彩火氣較大,未能與畫作其他部位的色調(diào)相協(xié)應,F(xiàn)請看此畫作原先(未被作偽前)的對應局部圖2,其色彩有明顯的“包漿”,色調(diào)淺淡而陳舊。
值得一提的是,對色彩“翻新”的舉動有時要持一分為二觀點看待。若某名家畫作的原始色彩客觀上已遭受到嚴重毀損了,在有充分論證與準備的前提下某人能將其“復原”到相對客觀真實的程度——能基本能做到全畫色調(diào)的和諧統(tǒng)一及藝術質量的無大的出入,那么可做為“保護”看待,不與造假作相提并論。
我認為,辨識一件書畫的色彩是否被“翻新”了,實際上就是判斷書畫“包漿”的真不真問題。只要任何一件畫作的筆墨、色彩(包括題款)不是原始的,那么作偽者除了按照原先的色調(diào)做覆蓋式的手工“補”色別無他法。這樣不僅會造成畫面總體的色相難以“入調(diào)”,且作偽色彩的部位會出現(xiàn)“描”與“摹”的筆觸異常跡象,整件作品的色調(diào)氣息就不可能純正,不會讓人覺得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