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燒成
發(fā)布:2009-12-23 15:47:29 來源:賓縣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燒成紫砂壺的窯爐,經(jīng)歷了龍窯、倒焰窯到隧道窯的演變。其中龍窯使用時間最長(宜興羊角山早期紫砂窯址就是一條寬一米左右長十馀米的龍窯)直到1957年才被倒焰窯代替。1973年,推板窯、隧道窯、推板窯取代了倒焰窯。龍窯所用燃料是茅草、松柴。倒焰窯、推板窯用的燃料是煙煤。 隧道窯則以重油為燃料。紫砂壺從明代中葉起就開始用匣缽(俗稱掇罐)燒成,這與上述紫砂壺自明代起因飲茶方法改變,制壺發(fā)生歷史性轉折相關連,以防止產(chǎn)品表面發(fā)生火刺,色澤不稱、陰陽面等缺陷。同時提高了制品的裝窯密度,有效地利用了窯位空間!
紫砂泥中的氧化鐵含量相當高,根據(jù)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三氧化二鐵、氧化鐵三元相理論,如果制品在氧化氣氛中燒成,則物相在1400℃以下不產(chǎn)生液相圖,不形成低共熔物,由于紫砂泥中尚有氧化鉻、氧化鎂、氧化鉀、氧化鈉等成份,因此實際燒成溫度為1100~1180℃,在此溫度下,泥料中各礦物相的擴散速度不大,赤鐵礦不作為一種相存在,使制品成紅色(低溫)、紫紅色(高溫)。如以還原氣氛燒成,則僅應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氧化鐵系相圖進行,在1100℃左右形成低熔共熔物而產(chǎn)生液相。三氧化二鐵大量還原氧化鐵色泥由紫紅變紫黑,制品表面提前燒結還原過程中沈積的炭素和分解的氣體無法逸出而發(fā)生鼓泡、積炭,造成廢品。
紫砂泥中的氧化鐵含量相當高,根據(jù)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三氧化二鐵、氧化鐵三元相理論,如果制品在氧化氣氛中燒成,則物相在1400℃以下不產(chǎn)生液相圖,不形成低共熔物,由于紫砂泥中尚有氧化鉻、氧化鎂、氧化鉀、氧化鈉等成份,因此實際燒成溫度為1100~1180℃,在此溫度下,泥料中各礦物相的擴散速度不大,赤鐵礦不作為一種相存在,使制品成紅色(低溫)、紫紅色(高溫)。如以還原氣氛燒成,則僅應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氧化鐵系相圖進行,在1100℃左右形成低熔共熔物而產(chǎn)生液相。三氧化二鐵大量還原氧化鐵色泥由紫紅變紫黑,制品表面提前燒結還原過程中沈積的炭素和分解的氣體無法逸出而發(fā)生鼓泡、積炭,造成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