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綠泥礦標、團泥礦標和段泥壺
發(fā)布:2009-12-23 15:46:14 來源:賓縣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本山綠泥,古名“梨皮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后現(xiàn)梨皮凍色(米黃色),產(chǎn)于黃龍山巖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僅數(shù)厘米厚,位紫泥上層與巖板間,俗稱“龍筋”。其礦物組成為水云母,高嶺石,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
本山綠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對偏多,在揮發(fā)過程中造成坯體的收縮大,也就是說泥料“爆”,燒制中容易開裂。所以本山綠泥不易制作大件產(chǎn)品,僅作小件產(chǎn)品和作“化妝土”,加入適量作色劑可變化成各色裝飾泥。但現(xiàn)在市場做小件產(chǎn)品的本山綠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燒制后可以看到顆粒,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綠泥不含“砂”,這可以作為一個判斷標準。
“團泥”,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本山綠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礦。共生的意義是自然形成,而且兩種泥性質(zhì)一致,特別是可塑性和燒成溫度不會有很明顯的差異。
本山綠泥梨皮泥壺 團泥原礦畢竟數(shù)量少,現(xiàn)在宜興制壺人大部分都用本山綠泥加紫泥來人工調(diào)配,形成非自然“團泥”,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段泥。人工調(diào)配的段泥是可以使用的,其實它要比原礦要難掌握和控制,美中不足是紫泥顆粒明顯,感覺雜了一些。新的段泥,也許是因為處理的問題,確實不如老的段泥,目視沒有象老段泥那么玉潤的質(zhì)感。段泥是燒不出本山綠泥顏色的,本山綠泥燒出來是很嬌嫩的一種純純的黃顏色。
段泥也是最難燒的,燒不到位就吐黑,而且容易驚開。段泥的燒成溫度在1170度左右,燒成溫度比較高,如溫度沒有燒到位段泥比較容易“吐黑”,所以一般原礦段泥都要燒到有點發(fā)青才好。
有人云:“金黃段泥,此泥產(chǎn)于黃龍山龍身骨處,原礦色澤油亮,截斷面細膩呈青色,燒成后黃色:1170℃呈金黃色,1200℃呈青黃色,1250℃呈青色(原礦原色)。”網(wǎng)上有位壺友評價的好:“一款泥坭料的優(yōu)劣,不是看它是否給起一個好聽的名字,主要要看泥料的質(zhì)感,以及作者把握泥料特性。” 另附:
。1)本山綠泥與紫泥相拼,制成團泥,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段泥。
。2)本山綠泥與白泥相拼,并適量加入氧化鈷,制成墨綠泥。
(3)本山綠泥與白泥相拼,并適量加入鉻錫黃,制成枇杷黃色。
。4)本山綠泥與白泥相拼,并適量加入鉻綠,制成菜茄泥。
(5)有人說段泥在泡茶過程中容易“驚開”,這是不正確的。實際上這種段泥壺在燒制時已有小的開裂,只是不容易看出,等泡了茶之后,茶汁附在開裂的紋路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到了。
。6)現(xiàn)在市場做小件產(chǎn)品的本山綠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燒制后可以看到顆粒,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綠泥不含“砂”,這可以作為一個判斷標準。
本山綠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對偏多,在揮發(fā)過程中造成坯體的收縮大,也就是說泥料“爆”,燒制中容易開裂。所以本山綠泥不易制作大件產(chǎn)品,僅作小件產(chǎn)品和作“化妝土”,加入適量作色劑可變化成各色裝飾泥。但現(xiàn)在市場做小件產(chǎn)品的本山綠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燒制后可以看到顆粒,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綠泥不含“砂”,這可以作為一個判斷標準。
“團泥”,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本山綠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礦。共生的意義是自然形成,而且兩種泥性質(zhì)一致,特別是可塑性和燒成溫度不會有很明顯的差異。
本山綠泥梨皮泥壺
段泥也是最難燒的,燒不到位就吐黑,而且容易驚開。段泥的燒成溫度在1170度左右,燒成溫度比較高,如溫度沒有燒到位段泥比較容易“吐黑”,所以一般原礦段泥都要燒到有點發(fā)青才好。
有人云:“金黃段泥,此泥產(chǎn)于黃龍山龍身骨處,原礦色澤油亮,截斷面細膩呈青色,燒成后黃色:1170℃呈金黃色,1200℃呈青黃色,1250℃呈青色(原礦原色)。”網(wǎng)上有位壺友評價的好:“一款泥坭料的優(yōu)劣,不是看它是否給起一個好聽的名字,主要要看泥料的質(zhì)感,以及作者把握泥料特性。” 另附:
。1)本山綠泥與紫泥相拼,制成團泥,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段泥。
。2)本山綠泥與白泥相拼,并適量加入氧化鈷,制成墨綠泥。
(3)本山綠泥與白泥相拼,并適量加入鉻錫黃,制成枇杷黃色。
。4)本山綠泥與白泥相拼,并適量加入鉻綠,制成菜茄泥。
(5)有人說段泥在泡茶過程中容易“驚開”,這是不正確的。實際上這種段泥壺在燒制時已有小的開裂,只是不容易看出,等泡了茶之后,茶汁附在開裂的紋路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到了。
。6)現(xiàn)在市場做小件產(chǎn)品的本山綠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燒制后可以看到顆粒,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綠泥不含“砂”,這可以作為一個判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