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的起源
發(fā)布:2016-12-15 14:51:28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哈爾濱古玩-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產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畫有互相追逐的魚,跳躍的鹿。甘肅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擬船形的陶壺,使我們如身處岸邊,情景歷歷;還有青海大通上孫家寨發(fā)現的舞蹈彩盆上,繪有三組五人攜手踏歌圖,表現出青春的活力。它是研究中國畫史的根源。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辛店和龍山諸文化遺址中,發(fā)現了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藝美術品。常見的青銅器飾紋,有晏吞紋、云雷紋、夔紋、龍紋、虎紋等,也有用人體作為裝飾的花紋。雙夔合成的容谷紋,尾部多上卷,極富美觀。
青銅器物上的裝飾畫,主題約可分為兩類,一是描寫貴族生活中的禮儀活動,如宴樂、射札、表祭等:一是描寫水陸攻戰(zhàn)等。如趙固出土的《刻紋銅鑒》,集中表現了貴族生活的儀禮活動。另一類是描繪水陸攻戰(zhàn)的圖象,以山彪鎮(zhèn)出上的《水陸攻戰(zhàn)紋鑒》為代表。其他百花潭銅壺,故宮《宴樂銅壺》都有表現戰(zhàn)爭景象的圖畫。這些畫幅中,有水陸交戰(zhàn)、堅壁防守、云梯攻地等情節(jié)。還有描繪水戰(zhàn)、陸戰(zhàn)的陣勢中,表現了沖鋒擊殺攻堅的細節(jié)。士兵有的執(zhí)劍和戟,有的持戈和矛等,形象生動。這些藝術手法,給漢畫石刻、磚刻以很大的啟發(fā)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