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同源的意義
發(fā)布:2016-12-15 14:51:11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wǎng)-哈爾濱古玩-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我國古代有許多書畫家,都承認“書畫同源”之說。最早發(fā)現(xiàn)這個道理的是誰?是元代大畫家兼書法家趙孟頫。在這里,趙孟頫強調的是:中國繪畫應以“寫”代“描”,以書法的筆法畫畫。
中國的書畫不同于西洋各國。而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和書法,卻有很多相同之處,甚至于寫中國字和畫中國畫,在用筆的方法上,簡直如出一轍。中國人寫字與繪畫的“文房四寶”完全一樣,文人又常在舞文弄墨之余作畫,自然把書法的用筆帶入畫中。
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畫在陶器上的圖畫如魚、蛙、鹿、鳥、花葉、舞蹈等,是中國最早的繪畫作品。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用線條畫成的一幅幅小畫,后來才演變?yōu)楝F(xiàn)在使用的漢字。正因為繪畫和寫字都用同樣的工具,并且都是以線條為主,故有“書畫同源”之說。
這就使中國畫具有了一個突出的特點:畫上題詩或題字,使詩、書、畫匯合成一個藝術整體,給人以更加豐富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