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的志號
發(fā)布:2011-11-1 12:49:33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我國紀特郵票底邊上印有志號,有人把它比喻為郵票的“身份證”。
中外郵票原本都沒有志號,在郵票上編印志號,是我國郵政部門的獨創(chuàng), 也是新中國郵票區(qū)別于舊時郵票的特征之一。
志號在新中國的第一套紀念郵票上就印上了志號,包含兩層意思,“志”是有發(fā)行情況的記錄,起票種定位作用;數(shù)字為“號”,主要是記發(fā)行年份及順序套號、枚號等。新中國郵票志號的標法特點可劃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老“紀”“特”時期,從1949年10月至1967年4月。例如,1949年10月8日,新中國發(fā)行第一套紀念郵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1),在郵票的底邊上,印有志號“紀1.4一1(1)”!凹o1”表示是紀念郵票的第一套“4一1”表示全套郵票4枚,這是第一枚。“(1)”表示這枚郵票是紀念郵票總數(shù)第一枚,其余類推。
特種郵票與紀念郵票一樣,都印有志號,只是字頭為“特”。這一階段終止時,紀念郵票發(fā)行到“紀124”,特種郵票發(fā)行到“特75”。
第二階段,無志號郵票時期 ,從1967年4月至1970年。這期間發(fā)行的文革郵票81套志號消了,集郵者稱為“無志號”郵票。
第三階段,編號郵票時期,從1970年至1973年止,共發(fā)行95套郵票。編號的方法是從(1)起,如全套4枚,就在郵票下邊編印(1)一(4),這種標法無法區(qū)別郵票的種類,也看不出全套郵票有幾枚。
第四階段,稱為“J”、“T”郵票時期,從1974年至1991年底止,這期間的郵票志號把票種漢字改成了拼字母。“紀”為“J”,“特”為“T”。便于和外界交流。
第五階段,改為“編年法”。從1992年第一套郵票起至今,志號標法為年份,本年套數(shù),右依次為全套枚數(shù)。第幾圖,票種。如少林寺郵票“塔林”,志號“1995-14(4一2)J”,表示這是1995年發(fā)行的第14套,全套4枚,“塔林”為第2圖,紀念票種。
郵票上印志號,大大方便了郵票民收集和管理,近些年,一些國家也有在郵票上印志號的,但都沒有中國的志號完整,使用時間長。
中外郵票原本都沒有志號,在郵票上編印志號,是我國郵政部門的獨創(chuàng), 也是新中國郵票區(qū)別于舊時郵票的特征之一。
志號在新中國的第一套紀念郵票上就印上了志號,包含兩層意思,“志”是有發(fā)行情況的記錄,起票種定位作用;數(shù)字為“號”,主要是記發(fā)行年份及順序套號、枚號等。新中國郵票志號的標法特點可劃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老“紀”“特”時期,從1949年10月至1967年4月。例如,1949年10月8日,新中國發(fā)行第一套紀念郵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1),在郵票的底邊上,印有志號“紀1.4一1(1)”!凹o1”表示是紀念郵票的第一套“4一1”表示全套郵票4枚,這是第一枚。“(1)”表示這枚郵票是紀念郵票總數(shù)第一枚,其余類推。
特種郵票與紀念郵票一樣,都印有志號,只是字頭為“特”。這一階段終止時,紀念郵票發(fā)行到“紀124”,特種郵票發(fā)行到“特75”。
第二階段,無志號郵票時期 ,從1967年4月至1970年。這期間發(fā)行的文革郵票81套志號消了,集郵者稱為“無志號”郵票。
第三階段,編號郵票時期,從1970年至1973年止,共發(fā)行95套郵票。編號的方法是從(1)起,如全套4枚,就在郵票下邊編印(1)一(4),這種標法無法區(qū)別郵票的種類,也看不出全套郵票有幾枚。
第四階段,稱為“J”、“T”郵票時期,從1974年至1991年底止,這期間的郵票志號把票種漢字改成了拼字母。“紀”為“J”,“特”為“T”。便于和外界交流。
第五階段,改為“編年法”。從1992年第一套郵票起至今,志號標法為年份,本年套數(shù),右依次為全套枚數(shù)。第幾圖,票種。如少林寺郵票“塔林”,志號“1995-14(4一2)J”,表示這是1995年發(fā)行的第14套,全套4枚,“塔林”為第2圖,紀念票種。
郵票上印志號,大大方便了郵票民收集和管理,近些年,一些國家也有在郵票上印志號的,但都沒有中國的志號完整,使用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