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絕倫的珠繡龍褂
龍珠朝褂
由遠古串珠藝術發(fā)展而來的珠繡,又稱為玉繡,是京繡的一個獨特的種類,用來裝飾帝后服飾,有絲繡和絲織力所不及的效果。珠繡因其材質的特殊,可表現(xiàn)出特有
的柔潤的光澤和浮雕感。清光緒時期石青緞八團彩云蝠緝米珠繡龍夾褂就是這樣一件珠繡杰作。
這件龍褂身長140厘米,兩袖通長180厘米,下擺寬116厘米,袖口25厘米。圓領,對襟,平直袖,后開裾式。在石青緞上用五彩絲線和五彩米珠繡團龍八則,飾平金萬字曲水、雜寶、圓壽字、雙喜字,下擺和袖口繡飾海水江崖,并間飾五彩珠繡八寶。珠繡采用的米珠,除白色的珍珠、紅色的珊瑚珠、綠色的孔雀石珠外,還有藍色的、淺綠色的、黃色的等各色料石彩珠。直徑均不超過1.44毫米。根據(jù)所繡花紋不同的顏色要求,配以相應的珠石,折射出五彩的光線,使得花紋有凸于織物上的浮雕效果,也突出了不同于絲線的柔潤光澤。繡制時需將不同色彩的珠子穿制成串,再按圖案進行釘繡,不僅龍紋要求生動立體,每一片龍鱗都要栩栩如生。因此,所用針線要細過毛發(fā),表面不露針跡,其工藝之繁復,繡工之精美,在如今也嘆為觀止,可謂妙手天成。
龍褂是皇后在大婚、萬壽節(jié)、冬至、元旦等喜慶吉日御用的服飾,屬于后妃吉服。面料以緞繡、綢繡、納紗、緙絲、妝花等工藝居多。按《大清會典》之制,龍褂均為石青色面料,飾有團龍八則,下幅有海水江崖的稱為有水龍褂,沒有海水江崖的稱為無水龍褂。龍褂穿在龍袍外面,緞、紗、單、夾惟其時。龍褂的制作是需要嚴格按照《大清會典》所定之制,精工、精料、精心完成的。在清代后妃服飾中,珠繡龍褂非常鮮見,此件龍褂是光緒皇帝大婚時皇后的御用珍品之一。
我國的珠繡工藝是民族手工藝中的一朵奇葩,所傳達的歷史,是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它不僅展示了我們民族織繡工藝的輝煌歷史,更可以豐富新時代人們對文物的認識,提高文物愛好者的鑒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