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
發(fā)布:2009-12-18 11:14:58 來源:賓縣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中國畫術(shù)語。指品評書畫藝術(shù)的三個等級,即神品、妙品。能品。唐代張懷瓘《書斷》評歷代書法家,立神、妙、能三品,源于南朝梁庾肩吾《書品》的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共為九例);北宋劉道醇《圣朝名畫評》以此評畫,元代夏文彥、明代王世貞沿襲之。又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援李嗣真《書后品》在上、中、下三等九品之外立逸品。北宋黃休復(fù)《益州名畫記》則分逸、神、妙、能四格。謂“畫之逸格,最難其儔,拙規(guī)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由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爾。”“大凡畫藝,應(yīng)物象形,其天機(jī)迥高,思與神合,創(chuàng)意立體,妙合化權(quán),非謂開廚已走,撥壁而飛,故目之曰神格爾。”“畫之于人,各有本性,筆精墨妙,不知所然,若投刃于解牛,類運(yùn)斤于斫鼻,自心付手,曲盡玄微,故目之曰妙格爾。”“畫有性周動植,學(xué)侔天功,乃至結(jié)岳融川,潛鱗翔羽,形象生動者,故目之曰能格爾。”宋徽宗趙佶評畫,以神、逸,妙、能為序。清代黃鉞細(xì)分至二十四品。三絕 中國書畫術(shù)語,有兩說:一是詩、書、畫三者都有很高成就稱為“三絕”。唐玄宗李隆基曾題字于鄭虔的山水畫上曰“鄭虔三絕”。二是在畫史上,東晉顧愷之被稱為“三絕”,《晉書》顧愷之本傳,稱顧具有“才絕、畫絕、癡絕”。明清間,也有把“才絕、畫絕、書絕”稱為“三絕”的。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