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小型(全)張慢慢漲
2006年2月春節(jié)后,老票小型(全)張,在郵人不經(jīng)意間開始啟動,半年過去了,令世界集郵者喜愛的傳統(tǒng)藝術精品小型(全)張增幅很可觀。事實說明,小型(全)張收藏價值高。
51個品種的小型(全)張中,“世乒賽”漲幅最大,從2450元漲到3700元,漲幅達50%;“梅蘭芳”其次,從27800元漲到38800元,漲幅達39.5%。另外,“牡丹”漲幅是24%,“從小愛科學”漲幅10%,“奔馬”漲幅是33%,“杜鵑花”漲幅是33%,“仕女圖”漲幅是29%,“荷花”漲幅是18%,“齊白石”漲幅是7.9%,“紅樓夢”漲幅是9%,其他品種增幅一般也在10%以上,漲幅超過前5年。
俗話說,印量是王。發(fā)行量越少,越供不應求,存世量也相對少,增值空間越大。發(fā)行量在4萬枚以內(nèi)的有“第26屆世乒賽”,“梅蘭芳”,“國慶15周年”和“牡丹”共4種。發(fā)行量在10萬枚以內(nèi)的有“科大”,加字“長城”、加字“茶花”,“工藝美術”,“愛科學”,共5種。發(fā)行量在25萬枚以內(nèi)的“荷花”、“齊白石”、“山茶花”、“奔馬”、“長城”、“四運會”、“國徽”、“紀念碑”、“關漢卿”、“公路拱橋(湘江大橋)”,共10種。
發(fā)行量只有2萬枚,面值3元,知名度極高的“梅蘭芳”小型張,近年來一直被當作老票的標桿宣傳,其實并不是漲幅最大的。漲幅第一的乃是發(fā)行量僅比“梅蘭芳”多1萬枚的“世乒賽”,雖然漲幅達50%,但是價格卻只在數(shù)千元,考慮到此票面值低(合計60分),被寄信使用不少,且不易保管,其存世量不一定高于“梅蘭芳”,因此近期的補漲并沒有到位,越過萬元大關,不是難事。在花卉票成大系列后,榜首“狀元紅”“牡丹”小型張,愈顯龍頭老大風采。
同理,發(fā)行量只有10萬枚的“從小愛科學”,從5100元漲到5600元,漲幅僅10%,是不是與它的發(fā)行時間只有27年,消耗不多有關?發(fā)行量在25萬以內(nèi)的,“荷花”、“齊白石”、“奔馬”等一直斷檔,好品相難找。其中“奔馬”尤其值得關注。
1978年5月5日發(fā)行的徐悲鴻大師的T28“奔馬”郵票全套10枚、小型張1枚。設計大師劉碩仁的出色設計,加上精美的印制,受到海內(nèi)外集郵愛好者的青睞。近年隨著徐悲鴻國畫的市場價猛漲,這套郵票已經(jīng)超出了集郵范圍,從它的快速漲幅便可以知道市場的迫切需求。
中國珍郵的上升,還與近年世界藝術品、文物投資熱升溫有關。一幅名畫,動輒百萬元、千萬元成交,中國的早期量少小型張,無論從藝術價值還是收藏價值看,都已進入文物級,高回報級,因此,大手筆投資者紛紛看好。他們收購“梅蘭芳”小型張時,如同收購“庚申猴”一樣,不限量而且不斷提高收購價。
禮品市場的需求,也導致老型張升值。無論是國際交往還是攻關需求,高檔郵品在禮品冊中都起著畫龍點睛的支柱作用。大商家不斷到市場收購的結果,必然導致供應緊缺。在“群羊”效應的影響下,一般投資者也紛紛跟進,老品豈能不漲?
不少紅學家把收藏與研究的目光盯住了經(jīng)典郵票T69“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導致“紅樓夢”郵票熱賣。小型張“雙玉讀曲”,發(fā)行量81.85萬枚,精美耐看,為中檔小型張中的代表品種之一。2006年1月價在360元左右,到2月中旬升至420元。9月中旬,已升到460元,且好品相難尋。
發(fā)行量在1000萬枚以內(nèi)的JT小型張,其中許多曾在1997年大潮中顯身手,某些品種至今居高不下。更值得關注的是發(fā)行量在100萬枚左右的那些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