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
發(fā)布:2009-12-17 16:35:22 來源:賓縣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刻石中的一類形制!逗鬂h書·竇憲傳》注:“方者謂之碑,圓者謂之碣。”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聘禮》鄭注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分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其林,宮廟以石,窆用木!抖Y記·檀弓》:‘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按豐碑斫大木為之,形如石碑)非石亦曰碑,假借之稱也;秦人但曰刻石,不曰碑,后此凡刻石,皆曰碑矣。凡刻石先立石,故知豎石者,碑之本義。”王注:“古碑有三用:宮中之碑,識日景也;廟中之碑,以麗牲也;墓所之碑,以下棺也。秦之紀(jì)功德也,曰立石,曰刻石;其言曰碑者漢以后之語也。”樹碑用以歌功頌德始于秦而盛于漢。在晉代曾嚴(yán)禁立碑。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稱:“普義熙初,裴世期表言:‘碑銘之作,以明示后昆,自非殊功異德,無以允應(yīng)茲典。俗敝偽興,華煩已久,不加禁裁,其敝無已。’則知當(dāng)日視立碑為異數(shù)矣。”故歷來晉碑難得。
相關(guān)文章